第361章 安排_重生八零:带着崽崽赶海!
笔趣阁 > 重生八零:带着崽崽赶海! > 第361章 安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1章 安排

  第361章安排

  童瑶嘴角挂着笑走到甲板上,就让老杨家爷三继续当神棍吧。

  看了下表,已经到了中午,要准备午饭了。

  出海没法吃得太好,但童瑶也尽可能的让一家老小吃上热乎的饭菜。

  蔬菜都是从家里拿来的,米面粮油都有。

  自从家里出海赚了不少钱后,杨母对于童瑶要拿粮食上船自己做饭也没有反对。

  童瑶从竹筐里挑拣出几个兰花蟹,还有十多只对虾,小管也拿了点。

  船上有炉子,有木材木炭,生火煮饭。

  兰花蟹和对虾这些就用姜葱蒜爆炒。

  最后是一道西红柿炒鸡蛋,还有一个蒜炒青菜。

  杨清桦带着儿子过来帮忙,至于那只幼鸟,老老实实的待在旁边东张西望了。

  杨溪俊被童瑶安排在旁边摘菜,他一边摘菜一边和幼鸟说话。

  那只鸟倒是亲人,时不时叫两声,也不知道时不时回应,反正挺捧场。

  午饭做好,先端到小船舱放着,锅碗瓢盆还有炉具先放在船尾。

  杨父停船起网,起网机将网包拉到甲板上,没有立即解开。

  一家人先吃饭,大人吃饭比孩子快,休息了一会,就让杨溪俊自己坐在旁边吃。

  童瑶三人将毛虾收好,再打开网包拣货。

  杨父再次见到一甲板的带鱼,还是被震撼到,手下动作不停:

  “哎哟,第二网又爆网了,那么多带鱼,阿瑶,这些个头小的单独挑出来,咱们留回家晒干,下个月阿翔回家刚好可以带回去给亲家尝尝。”

  童翔过来出海,下个月初童瑶会发工资,刚好能带钱回去,顺便报个平安。

  小伙子第一次得发工资,每天都干劲十足呢。

  童瑶笑着点头

  “带鱼多着呢,咱们再拖一网,明天大哥和阿牛叔他们也来,到时候大把,咱们多留点,冬季快来了,多囤点,对了,顾老爷子估计下个月也回来了,到时候咱们也送点。”

  说起这个,杨父也想到顾老爷子对自家的照顾,大手一挥:

  “那得留个头大的,还有村长那边也送点,最近咱们打电话村长多有照顾,关系得处好。”

  杨父不是迂腐的人,人情来往他明白着呢,村长在村里话语权大,就像打电话这事,别人要打电话都得申请,他们家可不用。

  这就是村长的权利了,这年代电话金贵得很,村干部管得严得很。

  村民要打电话,村干部都得问得清清楚楚,确定没问题才给你打。

  不然你就得去镇上电话亭花钱打,电话费贵得很。

  童瑶想到今晚自家要去大兴镇借渔网,赶紧道:

  “爹,咱们留个三十斤出来,晚上去林叔家送点,借网的时候人家能好说话点。”

  杨父对童瑶的做法赞赏不已,虽说他和老林关系不错,但老林不在家啊,家里就老林爹娘和媳妇、儿媳妇、孙儿在家。

  空手过去和带海货上去是不一样的。

  “行,三十斤带鱼也值个十块多了,到时候带点烟和面茶糕糖果过去。”

  杨父准备这些礼看着多,其实也是应该的。

  他们要借的网是大网,专门捞毛虾的,直接将铁皮船的拖网换下来,三张网到时候肯定得去别家借呢。

  他和村里的人不熟,还得老林家出面才能借到。

  杨父拖网的时候观察过,这一大片海域适合带鱼和毛虾生存,不然也不会那么多。

  毛虾旺季到十一月份,带鱼旺季就久了,能直接捕捞到过年呢。

  也就是说,他们得借一个多月,那么长的时间,送这些东西也不知道那边同不同意,到时候再看看,实在不行就租用,按天算,一天几毛钱就行。

  杨清桦皱眉:

  “咱们码头不知道收不收毛虾啊,估计要拿到县城那边卖才行。”

  杨父也跟着愁上了:

  “对啊,咱们村没有捕捞过毛虾,阿富也不知道认不认识老板收,运到大兴镇也远,走海路又耽误时间。”

  童瑶想了想,想到个好主意:

  “咱们多买点冰,网上来后放货仓里冰好,运回村里自己晒呗。

  晒干让娘叫上村里的大娘挑拣好杂质,我回去打电话给肖老板,他不是租咱们店铺卖干货吗,估计也卖虾皮,到时候咱们叫他过来收就行。”

  杨父和杨清桦眼神一亮:

  “对,这样好,我们咋没想到这个法子,也就是晒的时候麻烦点,挑虾皮嘛,简单得很。”

  “嘿嘿,阿瑶真聪明。”

  挑虾皮这活村里老小都知道啊,他们村虽然不是专门捞毛虾的,但沿海渔村嘛,毛虾旺季后都会有货车开过来,那些老板就会让村里大娘和年轻媳妇们挑选。

  一天挑下来,称重后能赚个五六毛的工钱。

  杨父和杨清桦就是渔民当惯了,想出来的法子都是直接卖。

  很少想到能晒干后让人上门。

  其实村里的渔民也一样,一辈子打鱼惯了,出海回来直接拉码头卖了就完事。

  谁能想到卖干货,一天天的出海就够忙的了。

  指望自家女人拿出去卖?别想了,她们出村都不敢,大字不识一个,出去都怕回不来。

  最重要的是,村里人都是苦日子过过来的,花几毛钱坐车是真的舍不得。

  除非家里有喜事,不然万万不会出村的。

  这就是这年代农村人的现状。

  不然也不会说这年代是黄金年代,只要敢走出村,敢第一个吃螃蟹,都能赚钱。

  “娘,俊俊饱饱。”

  童瑶起身去洗手,给小祖宗收拾碗筷,顺便洗脸洗手。

  哎,锻炼孩子吃饭是好事,就是费孩子,也费娘。

  小家伙不会用筷子,协调力也不好,用勺子都勉勉强强,不耐烦了就直接用手抓。

  喂饱自己后,就开始玩得全身都是。

  杨溪俊是个小吃货没错,饭菜都能吃完,但碗里肯定会剩下汤汁啥的,这时候别指望他能老实,往往会开始自言自语的玩过家家。

  童瑶给他收拾完,小家伙就开始给娘找事了。

  “娘,小凤要家家。”

  嗯,家里新成员有名字了,爷三起名叫小凤。

  本来叫小凤凰的,小家伙念不过来,直接叫小凤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x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xx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